“上善若水”,古老中原與一條新水脈的深情相擁,為這句話做出了最生動的注解。
2014年12月15日,我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清清丹江水流向千家萬戶。截至今年12月15日,潤澤中原的丹江水已達8.83億立方米,有效破解了我省水資源短缺困局,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逐步顯現。
看水質:凈水器具下崗了
用上了丹江水后,鄭州市大崗劉辦事處家屬院居民欒靜感覺自己的幸福指數又提升了。
“喝了幾十年黃河水,口感差,水垢多。”欒靜直言。欒靜家人愛喝茶,過去家里泡茶全買桶裝水。
“丹江水口感真不錯,現在俺家終于告別了桶裝水。”欒靜說。
在許昌市民胡甲付家的廚房里,記者看到兩個水龍頭,一個是普通的自來水龍頭,還有個凈水器專用的水龍頭。“丹江水‘上崗’后,這個凈水器已經‘下崗’了。”胡甲付說。
和胡甲付同一個小區的陳愛萍家,連魚兒也受到了丹江水的滋潤。她家養的熱帶魚對水質要求高,過去只敢用桶裝水養魚,換次水就要一二百元。用上了丹江水后,自來水直接灌進魚缸就行。
對比水質差別,業內人士更理性。鄭州市柿園水廠負責人給出了一堆數字,如黃河水濁度為10,丹江水僅為2。記者從許昌市南水北調辦了解到,原來許昌用的是北汝河水,屬Ⅲ類水,而丹江水則是II類水。
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河南直管局提供的數據則顯示,丹江水水質不僅長期穩定保持在II類標準,而且許多指標已達到Ⅰ類標準。
目前,丹江水惠及京津冀豫四省市3800萬人,其中我省1400萬人受益。
看水量:城鎮底氣更足了
夏季用水高峰期半夜起來接水,是鄭州市紫荊苑小區陳鳳英老人多年的煩心事。今年,陳鳳英終于告別了這個“老黃歷”。
我省人均水資源量約400立方米,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5,屬于嚴重缺水省份,水資源已成為制約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瓶頸。鄭州缺水情況尤甚,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10。
去年通水以來,已有2億多立方米丹江水汩汩流入鄭州,干渴的大都市暢飲甘露。記者從鄭州自來水控股有限公司了解到,陳鳳英老人是全市用水狀況變化的縮影,今年夏季用水高峰期接到的投訴明顯下降。
去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后,我省切實加強運行管理,推進受水水廠建設,供水范圍和供水量不斷擴大。截至12月15日,全省引入丹江水已達8.83億立方米,相當于增加8座大型水庫,供水目標目前已涵蓋南陽、漯河、平頂山、許昌、鄭州、焦作、新鄉、鶴壁、濮陽9個省轄市及鄧州市。
平頂山市去年遭遇嚴重旱情,市區的唯一水源地——白龜山水庫無水可供,百萬人口陷入斷水危機,尚未通水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緊急馳援平頂山。如今,丹江水源源不斷而來,讓平頂山市徹底擺脫了缺水陰影。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后連通了四大流域,且年均可為河南供水37.7億立方米,我省因此具備了跨流域調水的有利條件。
今年11月,全國首宗跨流域調水交易在我省誕生,大量的水資源將由平頂山賣給新密市,新密市極度缺水的局面終獲破解。
看生態:地下水位回升了
去年我省遭遇嚴重夏旱,高峰期與上年同期相比,平原地區地下水水位平均下降2.1米。
為維系經濟社會發展,多年來,我省不得不超采地下水,南水北調受水區地下水超采量為5.73億立方米,形成了觸目驚心的地下水漏斗區。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通水,為各受水區壓采地下水提供了條件,到2020年全省將減少開采地下水2.7億立方米。
一年來,丹江水為地下水“減負”已初見成效,鄧州市、新野縣、漯河市市區、舞陽縣、臨潁縣、郟縣、襄城縣、長葛市、新鄭市、航空港區、修武縣、新鄉市市區、獲嘉縣、淇縣14座城鎮地下水水源得到涵養,地下水水位已實現不同程度提升,生態效益凸顯。
隨著丹江水浩浩北送,不僅地下水獲得“減負”,過去各地被擠占的工農業、生態用水也成功“減負”,南來之水為受水區經濟社會發展、生態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丹江水來了,許昌市原來的飲用水被置換出來,用于生態修復、水系連通和農業灌溉。一直為水所困的許昌終于可以一展拳腳,大做水文章,實施了水系連通工程、水生態文明建設。如今,別號“蓮城”的許昌終于名副其實,河暢湖清。
“一河南北通,送水到北京,沿途皆受益,萬代千秋功。”采訪中,鄭州市民張國林動情地吟誦了他為南水北調作的一首詩。
通水元年,記者沿干渠一路行來,這條藍色生命線激蕩出種種讓人欣喜的變化,在中原大地勾勒著人水和諧的美景,像張國林這樣的百姓心聲也時時在耳邊響起。
“今后將全力以赴做好運行管理,強化水質保護工作,確保一渠清水永續北送,為我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做出更大貢獻。”通水元年展望未來,省南水北調辦主任劉正才話語鏗鏘。(記者 張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