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人民日報 發布日期:2022-09-07 瀏覽次數: 字號:[ 大 中 小 ]
金秋九月,山川錦繡。近日,中央宣傳部、自然資源部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21“最美自然守護者”先進事跡,馬銀國、任秀波、李大鵬、沈樂毅、鈕棟梁、姜文凱、殷躍平、董鴻儒、張輝等9人和江蘇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被授予“最美自然守護者”稱號。
他們之中既有貢獻突出的科學家,也有奮戰在耕地保護一線的執法工作者;既有兩次參加珠峰高程測量的測繪人,也有堅守小島從事海洋預報觀測工作的監測員、默默守護在林場和自然保護區的林草人……作為綠水青山的守護者、生態文明的建設者,他們是廣大自然資源工作者的生動縮影,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祖國和人民的莊嚴承諾,向全社會傳遞著平凡又偉大的力量。
■ 扎根一線履職盡責,真情守護鄉親們的“飯碗田”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永安村,稻花飄香,田間地頭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村黨委書記張水寶說,“實施田長制6年來,村民保護耕地的意識增強了,全村5500多畝基本農田得到了統一有效管理?!?/p>
和永安村一樣,如今在杭州,每一塊田地都有了“田長”守護。這背后離不開浙江省杭州市國土整治中心主任沈樂毅的推動和努力,“鄉親們種田的積極性更高,良田沃野間鄉親們的日子越來越好?!?/p>
從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到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再到“百千萬”畝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長期工作在耕地保護崗位上,沈樂毅細心總結余杭經驗,在全市試點推廣田長制,創新了永久基本農田網格化管理機制,將保護責任從村委會延伸到村民小組、從村民小組延伸到種糧大戶,共同守護鄉親們的“飯碗田”。他還創新推出無人機航拍、微信“隨手拍”等信息化手段,助推耕地保護的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
在中原糧倉河南,也有這樣一位耕地“守護者”。漯河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整治辦公室主任張輝,參加工作24年來,始終奮戰在耕地保護第一線。
為了制止違法采沙行為,張輝曾縱身跳進水深10多米的沙坑;為了打擊破壞耕地偷挖盜采,他吃住在村里緊盯死守,被同事稱為“拼命三郎”。用心用情守護腳下這方沃土良田,張輝說,“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看到鄉親們的真誠笑臉,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一大早,馬銀國穿上迷彩服,足蹬黃膠鞋就出發了,他和往常一樣,又到山溝里去觀察山坡和河床,加強地災預警。
扎根在自然資源工作一線41年,馬銀國作為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高川鄉自然資源所原負責人,踏遍全鄉173平方公里山山水水、溝溝坎坎,累計行程12萬余公里,把管好村民的“飯碗田”、保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作為自己的使命。
高川鄉風景如畫,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土地也“特別金貴”,人均耕地不足0.1畝。馬銀國堅持原則,依法辦事。在礦業秩序整頓中,非法采礦人把裝滿厚厚一沓現金的信封塞給他,他斷然拒絕……守土盡責,馬銀國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基層自然資源人的堅守。
■ 敬業愛崗詮釋使命,無私奉獻呵護青山綠水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興和縣,蘇木山森林公園花香鳥鳴,風景如畫。很難想象,眼前這片華北地區最大的人工林場,幾十年前曾是寸草不生的荒山。滄桑巨變的背后,有這樣一位“塞上愚公”——蘇木山林場原場長董鴻儒。
60多年前,為了找到合適樹種,董鴻儒每天帶著干糧,在當地大大小小的山頭上尋覓。他和工人們一起背著七八十斤重的樹苗或水箱,最遠要爬到15里外的地方去種樹……
功夫不負苦心人。從一棵樹到一片林,目前蘇木山森林面積達18.6萬畝,以華北落葉松為主的1000多萬株樹木,連綿鋪開在幾十個山頭。如今,83歲的董鴻儒像青山上的“不老松”,堅持作義務宣講,講述蘇木山的故事,在他的感召下,成千上萬的志愿者加入植樹造林的隊伍中……
在我國黃海中部,有一座叫千里巖的小島,島上駐扎著自然資源部北海局千里巖海洋環境監測站?!皬臇|到西240步,從南到北820步,這就是我的‘家’。”作為“守島人”,監測站站長姜文凱如是說。島上沒有淡水,沒有常住居民,所需食品、飲用水等都靠定期補給。每一次補給,上千斤的物資只能靠上島人員肩扛手提?!?0多米高、300多個臺階,一點一點搬到站上。”姜文凱說。
千里巖是海洋防災減災的前沿哨所,北上影響黃渤海的臺風,千里巖會提前觀測到第一手資料?!坝^測數據關系到億萬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苯膭P說,作為“放哨人”,要準時將監測到的潮汐、溫度、濕度、風速、風向等海洋與氣象相關的數據資料傳回陸地。工作生活不易,但他樂在其中。
每年入冬以后,上海市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里就會熱鬧起來,大批遠道而來的越冬候鳥在這里享受遷徙假期?!皾竦厣系牟菽爵~鳥,都是我的‘孩子’,要細心呵護它們健康成長?!睎|灘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鈕棟梁言語中充滿堅定。
“守護東灘一方凈土,還鳥兒美麗家園”,不管是夜間灘涂執法,還是凌晨道口守候,鈕棟梁始終沖在最前面。冬季“夜鷹”行動,他在蘆葦叢中一蹲就是幾小時;春季“春隼”行動,他嚴格執法……在他的帶領下,區域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鳥類種群數量顯著增加,“萬鳥云集、魚翔淺底”的美麗畫卷徐徐鋪展。
2021年3月11日,江蘇省儀征市市民陳云鳳冒雨來到省自然資源廳,將一面寫有“顯初心情系百姓 記使命公證登記”的錦旗,送到了“蘇小登”陶镕面前。錦旗的背后是對江蘇省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服務的認可和鼓勵。
江蘇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的7名工作人員,爭當改革創新的“排頭兵”,“用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與全省5600余名“蘇小登”一起戰斗在保護自然資源、服務企業群眾等崗位。“線上蘇小登”迄今已累計頒發電子證照2237萬份。
■ 攻堅克難見證擔當,用心鉆研書寫精彩篇章
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時整,我國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測量登山隊員們在峰頂連續工作兩個半小時,對講機的另一頭,珠峰大本營指揮部里,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辦公室主任任秀波與隊員保持通話兩個多小時。任務順利完成,任秀波才發覺自己一直雙膝跪地,雙腿早已麻木。
這是任秀波第二次參加珠峰高程測量了。上一次2005年時,在海拔7500米突遇特大暴風雪,任秀波冒著雙手被截肢的危險,摘下羽絨手套進行20多分鐘的測繪作業。勇于攻堅克難,工作22年來,任秀波長期在野外一線從事自然資源測繪工作,高原工作時長累計達4年多,先后參與西部無人區測圖、海島礁測繪等30多項國家重大工程。
殷躍平也是一個“野外迷”。作為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首席科學家,殷躍平從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40余年。憑借專業特長,每當重大地質災害發生時,救援現場總能看到他的身影。
我國地質災害點多面廣,防范難度大,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必須走科技支撐之路。2018年以來,殷躍平開展滑坡“技防”研發與試點,努力提高預警的科學性和準確性?!耙郧按蠹叶颊f‘每個滑坡都不一樣’,我偏要在千差萬別中尋找共性。”目前,殷躍平帶隊研發的滑坡普適型監測技術和風險預警模型已在全國范圍內試點推廣,推動了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從“人防”到“技防”的提升。
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紅色小樓里,科技創新中心主任李大鵬辦公室的燈,夜里總是亮著。“望著深夜的璀璨星空,仿佛凝視著3000米地下的金光閃閃。”李大鵬感慨。
“攻克深部勘查難題是自然資源人的職責。”2017年開始,李大鵬所在的創新團隊在膠東地區開展3.5萬米深部探測工作。他們成功實施“中國巖金第一見礦深鉆”,攻克了我國長期面臨的深部資源勘查技術難題。2020年,李大鵬和伙伴們創新找礦方法,在棲霞市西城鎮的地下1000米又打到了“金娃娃”。
在李大鵬的辦公桌上,擺著“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取自馬里亞納海溝的3塊樣品。目前他和所在團隊正在參與深海洋中脊巖漿熱液活動及成礦相關研究?!坝昧︺@研深地、深空、深海,為保障我國礦產資源安全砥礪前行?!崩畲簌i說。
“腳下有泥土,肩上有擔當,心中有群眾”,建設美麗中國,“最美自然守護者”的身影成為綠水青山間的亮麗風景!
• 人民日報社論:緬懷功績 繼承遺志 團結奮斗...
22-12-06 |
• 《法治中國》第三集:依法行政...
17-08-21 |
• 我國加速打造營商環境新優勢...
17-08-17 |
• 習近平引領中國在國際舞臺辦了這些大事...
17-08-14 |
• 習近平坐鎮深改組,這些改革正改變你的生活...
17-08-11 |
• 人民日報評論員: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
17-08-03 |
• 國企改革從“設計”邁向“施工”...
17-02-16 |
• 中國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16-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