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中國測繪宣傳中心河南工作站 發布日期:2017-07-31 瀏覽次數: 字號:[ 大 中 小 ]
在新疆哈密,這里有高大巍峨的雪山、澄澈明凈的冰川;有一望無際的草原,浩瀚蒼翠的林海;也有千年不倒的胡楊,草木不生的鳴沙山,風沙侵蝕、形狀百態的雅丹地貌“魔鬼城”。
在天山腳下,這里近期還從中原來了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頭頂烈日酷暑,腳踏戈壁荒原,以地圖畫筆為友,與測量儀器為伴,身著藏藍色援疆隊服,高舉測繪援疆突擊隊隊旗,把一項項平凡的測繪工作做到極致——這就是河南測繪援疆突擊隊隊員的真實寫照!
在新疆哈密的巴里坤縣和伊吾縣,駐扎著51名河南測繪援疆突擊隊隊員,他們就是大漠中的測繪尖兵,突擊執行一項緊急任務——“數字哈密”建設,為的是讓測繪地理信息資源造福于更多的老百姓,為各級政府提供更多的決策服務,讓哈密的天更藍,讓哈密的草原更綠,讓祖國的邊陲更加穩定繁榮!
7月18日,記者來到新疆哈密的巴里坤縣和伊吾縣援疆突擊隊員的奮戰現場,在幾天的采訪中,捕捉和記錄了一線測繪隊員勇于擔當、勤懇工作、無私奉獻的感人情景,感受他們平凡背后的責任擔當和執著追求。
黨旗永飄在心間
7月18日中午,我們乘坐南航客機到達哈密機場,哈密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尼亞孜·艾買提和河南省測繪援疆突擊隊臨時黨支部書記馬欣明熱情接上我們,奔赴哈密市。
哈密,古稱西漠,漢稱伊吾或伊吾盧,距今7000年前的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哈密人的祖先已在這里繁衍生息了。哈密曾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有“新疆縮影”之稱。哈密市位于新疆東部,是新疆通向中國內地的要道,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華拱衛”和“新疆門戶”之稱。
當天下午,哈密市委副書記、河南援疆前方指揮部指揮長李湘豫在哈密市親切接見了河南省測繪援疆突擊隊隊員代表和采訪的媒體記者。李湘豫聽取了河南省測繪援疆工作的匯報后,指出測繪援疆有助于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新疆地大物博,恰好需要測繪這樣的智力支持。希望參與采訪的媒體記者,深入一線,多拍測繪隊員奮戰炎熱酷暑測繪的好照片,講好測繪援疆隊員的好故事。
次日清晨,在尼亞孜·艾買提副局長和突擊隊書記馬欣明的帶領下,我們離開哈密市區奔赴巴里坤縣河南省測繪援疆突擊隊指揮部駐地。從哈密市市區一路向北,走著走著,雄渾壯美的東天山便展現在眼前,藍天白云下,雄山之巔的萬年冰川銀光閃閃,碧綠似染的原始森林,似一條條綠色的巨龍在崇山峻嶺間蜿蜒起伏。東天山身為新疆的東大門,風景壯麗秀美,滿目蒼翠,水草豐茂,翻越氣勢磅礴的東天山時,我們還邂逅一場說來就來的山雨,尼亞孜副局長風趣地說“這是河南人帶來的福氣呀!”
再往前走就是巴里坤縣,巴里坤,一說系突厥語“虎湖”之意,因巴里坤湖而得名,漢為蒲類國,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巴里坤縣奇特的地形地貌,可以說是新疆地形特征的一個縮影。著名的巴里坤湖,古稱蒲類海,位于新疆巴里坤縣西北18公里處,是一個高原湖泊,四周山巒起伏,水草豐美,湖中碧波蕩漾,獨具"迷離蜃市罩山巒"的奇觀。
到達巴里坤縣,我們在副縣長賈生中和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楊智濤的引領下,直奔河南省測繪援疆突擊隊指揮部,一進入突擊隊指揮部隊部,首先仰入眼簾的是河南援疆測繪先鋒崗專欄,專欄在鮮紅的黨旗下熠熠生輝,十名黨員組成的臨時黨支部在這里成立,他們是臨時黨支部書記馬欣明,突擊隊長蘇春耀、一中隊隊長范高林、航攝中隊李傳謹、隊員余文輝、秦愛軍、張慶功、馬強、程俊、馮紹輝,他們要求“從我做起,向我看齊,對我監督”,作為共產黨員,他們沖鋒在前,在作業一線,也是黨員走在前列。指揮部的墻上“萬里迢迢赴邊疆,牢記使命譜新章”的紅色標語使我也熱血沸騰,墻角豎立的測繪突擊隊鮮艷的紅色隊旗更使我也有沖鋒在前的感覺。他們的房間干凈而整潔,把測區進度計劃表、安全生產、成果質量、保密制度和測區劃分表全部上墻,時刻嚴格要求著自己,并掌握各個測區的工作動態進度。
據馬欣明介紹,7月7日下午,由14家測繪資質單位組成的河南省測繪援疆突擊隊三個中隊51名隊員陸續到達新疆哈密測區后,積極快速組建了河南省測繪援疆突擊隊臨時黨支部,下設兩個黨小組。在思想政治理論學習中,他們面對黨旗重溫了入黨誓詞,把深入學習宣傳廖俊波、楊武偉同志先進事跡融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通過座談交流,引導測繪援疆突擊隊員中的黨員干部深學實學、入心入腦。
在以后的幾天采訪里,我深切感受到他們在作業中是如何發揮黨員模范先鋒作用的,他們心中有黨,在黨愛黨,正如習近平給國測一大隊老隊員老黨員的回信中所要求的每一位黨員都要做到:“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那樣,他們這支測繪援疆突擊隊的黨員不正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重要指示的最好踐行者嗎!
責任擔當走起來
他們是扛著河南省測繪援疆突擊隊隊旗來的,也是唱著《我從中原來》的突擊隊隊隊歌來的,正如隊歌中唱到“我從中原來,帶著家鄉的愛,中原大地好兒女,責任擔當走起來…艱難險阻擋不住測繪的情懷…”,這里不僅有河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黨委的重托,也有二十多家測繪資質單位黨組織的期盼,他們牢記重托,擔當責任,在天山腳下展現河南測繪人的颯爽英姿。
7月19日,在巴里坤縣突擊隊駐地,記者見到突擊隊隊長蘇春耀時,使我不敢相信的是,他個子不高,也很瘦弱,這就是擔當重任的測繪突擊隊隊長?但從馬欣明那里了解到,他曾經參加過出國測繪任務,還是鄭州地鐵1號線建設管線勘測指揮長,2015年測繪援疆他就是隊長,這是第二次援疆擔任隊長。這使我對他肅然起敬,當我問起他干了多少年測繪工作時,蘇春耀說“算起來從鄭州測繪學校畢業至今,已經十八個年頭了”,是呀,十八年測繪的堅守,十八年測繪的歷練,已經把他錘煉成一名鋼鐵戰士,個頭雖小,再重的任務也壓不垮他瘦弱的身軀,這是一種測繪精神的傳承,為了他安心地工作,為了照顧孩子,妻子已經辭掉工作多年,如今他的孩子已十三歲,剛上初中,是一個跟他一樣有著倔強性格而又懂事的女孩。
在巴里坤縣城,我們正趕上在城區測繪的一中隊隊員馬濤、王天鵬、王增甫和閆海賓,王天鵬是省遙感測繪院抽調的同志,今年29歲,已經工作九年了,他舔著干裂的嘴唇介紹:“我是第一次來新疆,也是我主動請纓來的,主要是想通過項目鍛煉自己,我們每天早上六點鐘起床,晚上十點鐘收工,剛來的幾天,都是工作到兩點才休息。今年孩子才八個月,很想孩子和老婆。”馬濤、王增甫和閆海賓都是黃河勘測院的同志,王增甫今年26歲,正在和女朋友熱戀中;今年30歲閆海賓,也工作六七年了,他的孩子才剛剛上幼兒園;他們每人每天要打1000個點,跑20多公里的路程,僅用4天完成了16.6平方公里的大河鎮1:1000地形圖,共徒步780多公里,每天工作達11個小時!
在巴里坤縣城外的草原上,我們見到正在進行無人機航測的中隊長李傳謹,他們是河南寰宇科技公司的,河南省首家測繪單位新三板上市企業,他們有航飛的優勢,帶著無人機,開車30多小時,行程2600多公里,才來到這里,他們負責巴里坤縣和伊吾縣工業園區39平方公里的航攝任務,每次飛行3個小時,預計10天完成。
7月20日,在我們驅車趕往伊吾縣淖毛湖測區,伊吾縣隸屬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北部,天山東段北麓,"伊吾"是隋唐以前哈密的古地名,漢稱伊吾盧,淖毛湖鎮位于伊吾縣北部73公里處,距中蒙邊境50公里,這里駐扎著突擊隊二中隊,我們在伊吾縣副縣長熊春雷、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馬玉秀和縣國土資源局局長王曉暉的帶領下,來到中隊隊部。中隊長王喜介紹,這個中隊有13個隊員,來自省地圖院、河南中緯、信陽北京華星和八度公司四家單位,鎮區和工業園區共28.5平方公里,這里大部分都是戈壁灘,比較空曠,實測起來很麻煩,等待無人機的航飛,近幾天溫度高達四十多度高溫,架設全站儀的鋁合金腳架用手搬遷時,稍微停留一下,手馬上會被燙成水泡。為了嚴把質量關,抽調省地圖院31歲的孫光文負責中隊的測繪質量檢查,他是全國測繪技能大賽第三名,授予“全國技術能手”,有著精湛的技術功底和細致謹慎的作風。
在這里的測區一線,我跟隨有三名黨員組成的測量小組實地進行采訪,他們都是來自信陽北京華星公司的員工,都是主動報名,經過單位挑選參加這次任務的。今年32歲的張大千,來這里12天了,參加工作已經九個年頭,當問起這次任務有什么感受時,他一邊用GPS測點,一邊很靦腆地說:“我有一個女兒,今天剛好4歲4個月,我來新疆家里很支持,我也很想來參加這次任務,因為在祖國的邊陲進行作業,雖然很苦,但感覺很有意義!”陳俊觀測,馬強跑棱鏡,兩個人配合得很默契,28歲的陳俊參加工作四年,駐馬店人,他全神貫注地觀測著全站儀,儼然一個邊陲看守邊境線的哨兵,工作已經八年的馬強,今年31歲,孩子才剛兩歲,這次援疆也是他自告奮勇,他在戈壁灘30米左右豎立一下棱鏡測高程,在工業園區的房角、電線桿、電纜樁等地物附近不停地放棱鏡測點,不停地奔跑著!這組黨員先鋒崗三名隊員的身影成為戈壁灘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伊吾縣三中隊見到中隊長曹瑩,這個中隊由省遙感測繪院、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省煤田地質局測繪隊等單位組成,當時已經近晚上九點鐘,他們還在進行水準觀測,他們是從山里艱難測出來的,這條四等水準線一共45公里,3天已經測了近30公里,四等水準是一步一步用腳量出來的,三個人一組,前后尺前后互相轉換,并且后尺和前尺到測站的距離是基本一樣的,所以,前后尺要邊走邊數好步數,不能一邊短一邊長,這樣就會減慢速度,并且扶標尺要直,偏了就會測不準,四等水準難度很大,扶標尺的隊員劉亞龍、周帥峰就像兩位筆直挺立站崗的哨兵。據劉亞龍介紹,他今年27歲,正談著女朋友,還沒有結婚,因為當時女朋友不想讓過來,但因為自己是新疆石河子大學畢業的,熟悉這里的環境和風俗,所以這次是被抽調來測繪援疆。所以總是把好的風景、視頻傳給女朋友,當然吃苦的鏡頭自己就“偷偷”保留著!伊吾縣空氣干燥,剛來這里的都不太習慣,早晨洗臉不小心揉著鼻子就會出血,有幾個隊員都是這種情況,并且因為空氣干燥的原因,有的隊員嗓子疼的說不出來話。從伊吾縣副縣長熊春雷那里印證,確實是這個情況,因為天氣干燥,剛開始來這里有些人也是鼻子出血。
忠誠事業獻大愛
無論是在巴里坤,還是在伊吾縣采訪,我邊采訪邊被他們的故事感動著、觸動著。他們沒有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壯麗凱歌,卻有著測繪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忠誠,他們用青春和生命唱響了一曲曲平凡的測繪之歌。
二中隊隊長王喜來自河南省地圖院,2001年從事測繪工作,今年34歲,是一位測繪業務能手。他的孩子才剛剛6歲,妻子又懷了二胎,他的母親也身患重病。這次參加測繪援疆突擊隊,王喜心中頗為矛盾,但最終他還是下定了決心,說服了家人,就在赴疆行程已經大半的時候,王喜突然接到了家里的電話:母親病危……。王喜既牽掛母親,又考慮到當時的工作,他深知,自己身為中隊長,快到測區了,他只有安置好隊員再回去。他一邊打電話安排家人把母親送到重癥病房救治,一邊暗暗祈禱母親能轉危為安!當王喜把大家帶到測區后,又匆忙趕回鄭州的醫院時,已是次日深夜,面對躺在重癥室已無法說話的母親……,自己內心痛苦萬分。父親說當天下午4點的時候,他告訴母親:“天黑的時候,兒子就回來了。”當時母親扭頭一直望著窗外,盼著兒歸!當王喜聽到這里時,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痛苦、酸楚的淚水溢出眼眶,淚流滿面!王喜處理完母親的后事,強忍悲痛,很快又返回了援疆一線。
巴里坤縣城一中隊隊員王天鵬,剛到測區才幾天,孩子突然得了手足口病,孩子住院治療,他說“我很著急,但是這里工期緊,我又沒有辦法回去,只好收工回去時給老婆電話詢問病情,好在現在已經基本得到控制,我也才稍微有一絲絲放心!”是呀,孩子生病,身為父親不在身邊,又不能回去,那是如何得難受和痛苦,但為了工作,為了測繪援疆,王天鵬為了“大家”,只好舍棄小家!
在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在一中隊發生了一件拾金不昧的感人事跡,據中隊長范高林介紹,7月14日中午,在從餐廳返回旅社的路上,隊員張猛撿到一個女式錢包,他撿到錢包后,發現物品貴重,內有銀行卡和現金,就向中隊進行了報告。中隊立即聯系到了巴里坤縣城鎮派出所,將錢包完好交給了城鎮派出所。派出所的警官根據錢包內回執單上顯示的失主王文強的信息,通過戶籍系統查詢到了200多個王文強,無法確定失主身份,只能等到下午上班后進一步核實失主身份。后來經過派出所多方查找,終于找到了失主,失主聽說是河南援疆的測繪隊員拾到的錢包,一定讓民警轉告測繪隊員“河南人是好樣的,河南測繪援疆隊員更是好樣的,你一定要替我感謝他!”這是愛的涌動,這是大愛的傳遞,更是維族和漢族似石榴籽一樣緊密團結的真實寫照!
7月23日上午,在新疆哈密市看望河南援疆干部的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素萍,當聽說河南省測繪地理信息系統五十多名測繪隊員,冒著炎熱酷暑在哈密巴里坤縣和伊吾縣開展測繪援疆工作時,趙素萍高度關注,在十三師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陳金嶺和哈密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尼亞孜·艾買提的陪同下,親切看望慰問河南省測繪援疆突擊隊代表和前來采訪的中央和河南的媒體記者,趙素萍對河南省測繪援疆工作表示肯定,對河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積極主導,創新援疆模式,主動擔當,積極作為,舉全行業之力,幾年來籌集近1000萬元進行測繪援疆的行動表示高度贊賞。希望這次測繪隊員早日完成測繪援疆任務,勝利凱旋。也希望前來深入一線采訪的媒體記者,深入挖掘報道感人事跡,寫出好的新聞作品。
聆聽者河南省委領導的囑托與希望,我站在一望無垠的戈壁灘,望著巍巍壯觀的天山,陷入深深的思考:
當今,由于受到浮躁社會和急功近利思想的影響,我們正面臨著忠誠奉獻精神傳承的危機:老一輩人“干一行愛一行”的樸素就業觀,似乎并不太被“80后”、“90后”接受,他們更追求輕松體面的工作;老一輩人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也不太受到尊崇,不少年輕人更注重收獲和自我感受。而這些測繪援疆突擊隊的年輕隊員秉承老隊員的精神血脈,在新時代建立新功,這樣的年輕人讓我眼前一亮!他們把自身價值與崇高責任緊緊聯系在一起,在進行高精度腦力勞動的同時,還付出了艱辛的體力勞動,在常人難以想象的極端環境下,沿著老一輩測繪人的足跡繼續奔波在崇山峻嶺、大漠戈壁。他們冒炎熱酷暑,櫛風沐雨,用汗水完成了很多像測繪援疆一樣的重大工程測量任務,得到了國家、省市領導的認可。雖然他們負疚于父母高堂、嬌妻幼子,但是,他們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在為祖國奉獻的同時,也在實現著自身的人生價值。
這次河南測繪援疆的故事,是一首艱辛而又崇高的奉獻之歌,是一支感動又感人的生命禮贊,還是一曲激越、凝重而又雄渾的新時代交響曲!他們傳承著“測繪精神”的火把,不斷在新的歷史階段,唱響了《我從中原來》新的援疆時代凱歌。
我在感慨測繪職業艱辛不易的同時,更被這份薪火相傳的堅守深深打動,尤其是在今天,有些人習慣了在對物質的追求、炫耀中體現自己的價值,習慣了將金錢當作生活中所有選擇和行動的標尺時,而這群奮戰在天山腳下河南測繪年輕人的這份執著更顯得彌足珍貴!(王紅闖)